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7章 美誉
    第1267章 美誉

    当外面的记者听到刘丹和王辉都醒过来的时候,就带着摄像师冲了进来。

    石志明在王辉耳边低声交代了一些事情。

    包括,他对丹辉的介绍,以及擅自做主要捐款。

    王辉点点头:“做得好!”

    不过,刘丹却表示,她无法接受采访了,因为李霄虹已经制订了计划,带着刘丹回京治疗腿伤,车子已经准备好了,飞机也在机场等候。

    分别,就这么突兀得到来。

    王辉和刘丹甚至没有机会,私下告别。

    “等等!”就在刘丹要走出去的时候,忽然叫停,“妈,我跟王辉还有件事儿要交代。”

    “什么事?”

    “和我们一起被困的那个老人家,有个遗愿,我是肯定没办法帮忙了,我要拜托王辉。”刘丹从兜里掏出那部屏幕碎得不成样子的手机,单手推着轮椅,来到王辉床边。

    温宁微微紧张起来。

    她紧紧抓住王辉的手臂,仿佛刘丹说一句话,辉哥就会跟她走一样。

    王辉看了温宁一眼,感受到了她的紧张,含笑拍拍她的手背。

    “给我吧,我去办。”王辉伸手接过手机,“你好好养伤,来日方长。”

    “对不起,我没办法再工作了,全靠你了。”刘丹看着王辉,眼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表达,但是最终还是汇成这样一句话。

    “王辉,你放心吧,丹丹康复过程,我会全程陪伴的。”张鲁秀也没有笑到最后的得意样子,而是轻轻俯下身子在刘丹耳边道,“走吧,再晚了,机场那边也麻烦。”

    “王辉,丹辉就交给你了。”刘丹低声交代了最后一句话,就被迫不及待的张鲁秀推出了病房。

    李霄虹眼色沉沉得看了王辉一眼:“刘丹需要静养恢复,我不希望有事情会打扰她,你明白么?”

    “我明白,替我谢谢她,她为重工做了很多。”王辉心底轻轻叹息。

    形式比人强。

    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强迫已经受了重伤的刘丹继续工作呢?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

    “还有,王辉,我个人建议,你公司的名字还是不要叫丹辉了,未来大概率小丹是不会回归了,你有值得你好好对待的人,如果让她总是见到这个名字,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好事。”

    李霄虹的话,真是诛心。

    一旁的温宁,垂下了头。

    是的,她当然不想让男友的公司和刘丹扯上关系。

    王辉,感觉很无力。

    这是要把刘丹的存在彻底从丹辉抹去?

    “阿姨,我觉得这个问题,您管得有些宽了。”王辉淡淡道。

    李霄虹笑了:“你很勇敢,但是没有实际意义。你确实是想做点实业,所以我才手下留情,让小丹跟着你疯了一阵子,如果不是这样,你的厂子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你信么?”

    信!

    当然信!

    王辉心中憋屈。

    但是嘴上真不敢再顶撞了。

    谁知道李霄虹会不会突然改了主意?

    他和刘丹二人三足一路走到今天,刚刚看到一点曙光,不能就这么熄灭。

    刘丹也不会开心的。

    看在她的面子上,算了。

    “名字,我改。”王辉轻声道。

    “静候佳音。”说完,李霄虹转身离去。

    身后的两名助理立刻诚惶诚恐得跟上。

    看着她走出了病房,消失视野里,王辉才轻轻出了一口气。

    “王总,我们可以开始采访了么?”记者等待了半天,目睹了这一场看似棒打鸳鸯的大戏,内心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没想到,企业的高层之间,竟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只可惜,现在不是探究那些的时候。

    采访?

    现在真的就只有王辉能接受了。

    丹辉三驾马车,瞬间走了两驾,未来能不能归来,以什么方式归来都是未知数。

    也或者,这就是他和刘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见面。

    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当你走在街上,和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和他见过这辈子的最后一面了。

    “王总?”记者提醒了一句。

    “哦,那开始吧。”王辉被记者从出神的状态中拉了出来,微微一笑。

    接下来的采访,记者很痛快。

    真正的老板就是不一样,谈格局,谈站位,谈理想,谈奉献。

    尤其是,当记者知道那三台作业机器是丹辉重工的研究团队制作出来的原型机的时候,更是肃然起敬。

    原型机,顾名思义,既是样品,也是标杆。

    同样,也是宝贝。

    他们和汽车工业中的概念车还不是一个东西。

    概念车,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量产,而原型机不但是量产基础,也是做后续改动的重要参照。

    但是没想到,由于普江地震突如其来,丹辉直接把原型机顶了上去。

    可能很多后续研究数据还没有获得,而原型机就已经出现了大幅磨损,毕竟震区的地理环境可不是一马平川,而更多的是极端情况,原型机几乎是用最大上限在工作。

    据说,三台原型机在洪龙镇清理完学校废墟之后,又被调往临近的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可想而知,当震区救援任务完成的时候,三台原型机指不定已经朝着报废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王总,难道您就不心疼么?”记者内心敬佩,所以有意识得帮助王辉塑造形象。

    “当然心疼,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正常作业下的数据没有积累,但是和救灾比起来,我们企业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才是最重要的,机器没了可以再造,但人是无法复活的。这不需要想,不管是谁都会做出救灾的选择。”王辉面对镜头坦然道,“而且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企业,也和我们丹辉重工一样,只是我们的目光还没有注意到他们。”

    “对了,我们丹辉决定,向灾区追加捐款五十万。”王辉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咬牙,又掏出五十万来。

    “我替灾区群众感谢丹辉的付出,感谢王总的援手。”记者很动情。

    当晚,这条采访就被采编播出。

    企业家初创业,遇到灾情,毅然用价值不菲的原型机来救援灾区,这种精神很具有代表性。

    于是当晚,这条素材就被广电内部通过特有管道,报到了北京的央视。

    在新闻中,王辉的姓名条上虽然只打出了“某企业负责人”的标题,但是把王辉的声音作为画外音播出的时候,镜头却是播放救援现场的画面,背对众人的丹辉重工员工们的背心中间的企业名称,显示了大概两秒。

    这,就足够了。

    如果丹辉重工是个上市公司,就这两秒钟镜头,足以让股价上扬。

    而现在……辗转通过各种方式来打听丹辉产品的人络绎不绝。

    石志明电话都接不过来。

    大家都不傻。

    灾区的地形条件是最复杂的,而丹辉的原型车能够一直被用来救灾,那说明适应能力极强,而且是高强度作业。

    这种工程车,谁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