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3章 读书之苦与文采飞扬
    这条过了以后,允熥说起下一条。他说道:“朕欲提升太医院诸医官的品级,诸卿以为如何?”

    郭镇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这和在卫所分派郎中有何干系?”

    允熥说道:“这与在卫所分派郎中并无干系,是朕因它事所决定的。”

    然后允熥转向几位科举出来的文臣说道:“齐卿、练卿、陈卿、卓卿、景卿,你们都是科举出来的,你们说说,一万个读书人中,能考中进士的有几个?”

    五个人面面相觑,第一个被点名的齐泰说道:“陛下,臣是应天府溧水人,陛下也是知道的。臣之家乡,大约每万名读书人,有十之二三能中秀才,不足百人能中举人,不足十人能中进士。”

    练子宁是茳西新滏人,卓敬悊江瑞安人,情况都差不多;陈性善是山硒山阴人,景清是三秦真宁人(今苷肃正宁县),都是北方人。

    陈性善说道:“陛下,臣之家乡,秀才或许比南方容易中一些,大约有十之三四,中举也多些,但是中进士比南方还难些。”

    允熥知道,现在大明初立国,人少,其实还好考一些,等到后来人口多了,更不好考了。

    所以允熥说道:“大家也都知道科举之路十分难考,只有最出类拔萃之人,如齐卿、陈卿等人才能中进士为官。”

    “剩余的人中了举的,也是乡绅了,不愁吃喝;但是即使是中了秀才的,每月能从县里领一石米,也不足家用;更不必提穷首皓经了一辈子还是童生的人了。”

    “朕在北方巡视时,曾在用膳之时听一名多半是赴北平考乡试未中的人赋词一首,词牌《陌上桑》,词云:

    传来一纸魂销,顷刻秋风过了,旧侣新侍,半属兰堂蓬岛。升沈异数如其他,漫诩凌云才藻。忆挑灯,昨夜并头红蕊,赚人多少。

    愧刘蒉策短,江淹才退,半百青衫泪绕。桂魄年华,只恐嫦娥渐老。清歌一曲,凭谁诉,惹得高堂烦恼。梦初回,窗外芭蕉夜雨,声声到晓。”

    在场的人都是饱学之人,虽然都是人生赢家,但是几名考过科举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人词中包含的感情。

    练子宁马上说道:“陛下,此词文采飞扬,虽然作者并未中举,陛下为何不特举其为官。”洪武年间白身而为官的人不少,不算违反规矩。

    允熥被噎了一下,他吟这首词是为了表明读书一直不能中的人有多么不如意,但是没想到练子宁竟然关注起作者来了。

    允熥思索了一下,才说道:“当时朕本欲追问,但是他们马上就走了,朕的侍卫担心有危险,所以并未追出。”

    练子宁又说道:“此人是哪里的口音?陛下何不下旨寻找此人?”

    允熥只能说道:“此人是,永平府、滦州一带的口音,朕马上下旨寻找这名落地的秀才。”

    他说到滦州、永平府,齐泰、练子宁、郭镇这些三年以前曾经跟随北巡的人都想起了一件事情,为什么允熥会说那一带的方言呢?允熥身边的侍卫没有人出身那里吧?

    不过他们也不好开口直接问,所以只能自己在心中疑惑。

    允熥急忙把被带歪了的话题转回自己想要的方向,说道:“并且诸位都是读过书的,知道读书有多么不容易,要想读书出头,必须埋首读书一刻不敢懈怠的,等到了三四十岁再去学种地也晚了。”

    “朕是天下万民的天子,不能只顾着为官的这些人。依朕所见,读书人别的难办,但是学医还可。为了给天下的读书不成的童生、秀才一个过活的指望,所以朕欲大兴医学。”

    “不仅太医院的医官要提升品级,还要大力宣扬‘不为良臣即为良医’,让不得志的读书人愿意行医。”

    在场的读书人听了允熥的解释,也明白了允熥的意思。这不就是赵宋曾经提倡过的嘛!在场的人都不反对。

    齐泰说道:“陛下欲如何提升医官品级?”

    允熥说道:“院使、院判均提升二级,御医升为从七品,吏目、生药库大使、惠民药局大使升为从九品。”

    提升幅度并不算大,所以在场的人并未有异议。

    这时,小宦官进来通报道:“陛下,蹇中书和解中书来了。”

    允熥命令传进来。

    解缙和蹇义走进来行礼。

    允熥说道:“不必多礼。”然后让二人在后边坐下。

    允熥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既然诸卿并无异议,那就拟旨吧。”

    解缙问道:“陛下,刚才所议何事?”

    一旁的另一位中书舍人黄淮用寥寥数语和他解释了一番。

    允熥顿时对于这名叫做黄淮的中书舍人有些注意了,能用寥寥几语就把事情说清楚,这也是一种本事啊!这人值得重视。

    解缙听完了解释,站起来说道:“陛下,让臣来拟旨吧。”

    允熥知道他今日初入宫,有心展示才华,所以说道:“那就解卿来拟。”一旁的宦官送上笔墨。

    解缙稍一思索,提笔一挥而就。然后众人传阅。允熥是只是看的出确实是写的不错,但是怎么好说不出来。

    一旁的练子宁已经出声叫好了:“解中书此文,条理清晰又文采飞扬,虽是圣旨,但是可以当做制文的范文了。”其他人也先后称赞。

    解缙今日存心要展示才华,又说道:“陛下欲提‘不为良臣即为良医’,臣再写一篇文章,为陛下说天下读书人。”然后提笔又开始写文章。

    解缙的这个动作其实是不太合适的,皇帝只是叫你拟旨,并未同意你写文你就自己开始写,要不是允熥知道解缙有多本事多半会把他打入冷宫。

    不一会儿,解缙写完,众人又传阅。众人虽然不太喜欢他这种行事习惯,但是也不得不佩服解缙果然不愧是享有大名的人,文章果然非常好,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甚至接受文章的观点。

    允熥称赞道:“解中书此文不错,必会成为本朝的名文。”

    又说道:“朕欲以你为《太祖实录》副总编,你可愿意?等着《太祖实录》编纂完成了,重修《元史》、编纂《大明大典》,解中书都可为总编。”

    对于解缙这种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不适合派出去为六部堂官,就让他以后在辅官、中书这里待着最好,并且管着编书的事情。

    解缙大喜过望!他当然愿意编书的,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情。所以他马上跪下说道:“臣接旨。”

    随后没什么事情了,允熥就让他们回去了,自己把四个小孩子叫过继续开蒙。